老舒说事(320)
劳动报酬GDP占比下降是否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也下降
——劳动报酬占GDP比例的高低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好坏
最近知乎在某一天的头版头条发布一篇文章引发众人的关注:“40年来工资比重暴跌40%!北大报告撕开最狠贫富差距真相“。这篇打着北大名号的文章颇能引起不明真相人的共鸣,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不小的情况下,大家收入不太好,甚至还有减薪,文章正好印证了人们的实际感受,也引发对中国经济的不满和忧虑。
然而文章也暴露出明显的漏洞,既然我们40年来工资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路下降,为什么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是明显得到改善的呢?这几十年老百姓拥有的大件消费:家用电器、汽车、住房、装修、留学、出国旅游等都是明显大幅度提升的,这与文章的观点是完全不一致的。说明文章的立足点是有问题的。
根据豆包大模型:
我国不同年份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例为:
1983 年56.5%,这是有记录以来的峰值。
1992 年54.04%。
2005 年降至 36.7%,较 1983 年下降近 20 个百分点。
2011 年47.01%。
2019 年52.05%,劳动者报酬折合 74432.89 亿美元。
2022 年52.75%,劳动者报酬折合 94479.26 亿美元。
总体来看,我国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重在 1983 年达到峰值后,曾长期呈下降趋势,在 2006 年左右降至低点,之后开始有所回升。
上述数据证明,知乎文章说40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暴跌40%是令人怀疑的。当然统计口径不一样会有不同数据,但是下降或上升的趋势应该是一致的。
根据文心一言:1978-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1倍。尽管劳动报酬占比从56.5%降至40%以下,但全社会劳动报酬总量从不足2000亿元增至超10万亿元,表明经济总量增长对民生有支撑作用。
这就符合四十多年来老百姓生活水平翻天覆地改善的客观事实。
国际上的数据:
美国 1980-2020 年劳动报酬占 GDP 比重从 56% 降至 53%,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1.8 倍,原因在于资本收益通过股市分红、养老金投资等渠道回流至居民部门,且社会保障和消费信贷体系完善。
日本 1990-2020 年劳动报酬占比从 54% 升至 58%,但因经济停滞,居民实际收入 20 年几乎零增长,购买力反而下降。
综上所述,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多少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直接关系,老百姓的购买力水平与GDP和物价指数有直接关系。
所以:生活水平更取决于 “收入绝对值增长”“分配公平性”“社会保障完善度”,而非单一的劳动报酬占比指标。
2025-7-1
参考文章
40年来工资比重暴跌40%!北大报告撕开最狠贫富差距真相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0039120115393925#showWechatShareTip?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s_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