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永辉超市的新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位网友在浙江温州的一家永辉超市购买明前龙井时,竟发现茶叶包装上出现了“阴阳日期”。产品部分塑封膜被撕开后,露出的标签喷码显示生产日期为2025年4月,而撕开这层标签,下面却藏着另一个生产日期——2024年11月,两者相差足足5个月。
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担忧。毕竟,食品安全和生产日期的真实性,一直是消费者购物时极为关注的重点。永辉超市这次出现的“阴阳日期”事件,无疑是在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让大家对其商品质量管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昔日辉煌,“生鲜第一”的崛起之路
回溯往昔,永辉超市堪称生鲜零售界的“王者”。从首创“农改超”模式,将生鲜农产品专区搬进超市,打破了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再到登顶A股生鲜之巅,千亿营收铸就一代零售王者,稳坐行业龙头老大的宝座。
然而,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难以预测。
近年来,永辉超市的业绩表现就像坐了滑梯一样,一路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1 - 2024年,其营业收入持续走低,净利润也连续四年为负,陷入了持续亏损的泥沼。2025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174.79亿元,同比下滑 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
持续的亏损给永辉超市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一方面,亏损导致资金紧张,让永辉超市在门店扩张、供应链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变得捉襟见肘。为了维持运营,永辉超市不得不削减开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持续亏损也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永辉超市的信心大打折扣。投资者对其股票持谨慎态度,导致股价下跌;消费者则可能认为永辉超市经营不善,从而选择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永辉超市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压。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永辉超市还掀起了一阵令人瞩目的关店潮。2024年,永辉超市关闭了 232家尾部门店,2025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73家门店。这一连串的关店举措,犹如一记记沉重的警钟,敲响了永辉超市战略收缩的信号。
总之,曾经辉煌无比的永辉超市,如今却陷入了重重困境,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学胖东来,是救命稻草还是水中月?
面对如此严峻的困境,永辉超市决心向胖东来学习,期望通过引入胖东来的模式,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2024年,永辉超市开启了大规模的门店改造计划,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据了解,今年6月13日,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改完成全国100店。永辉超市方面介绍,预计到7月底,调改店数量将达到150家;9月30日,达到200家;2026年春节前,将突破300家。
在商品结构方面,永辉超市对门店商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新增了许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涵盖了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多个品类,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以永辉超市喜隆多店为例,下架了79% 的原有商品,梳理后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
在服务提升上,永辉超市设置顾客休息区,配备微波炉、自助饮水机、免费充电宝等便民设施,还增加了宠物寄存处和母婴室,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比如,在肉类柜台,可根据顾客需求提供切丝、切片、绞肉、剥皮、剔骨等服务;在熟食区,配置了各种温馨提示单,如“不好吃请告诉我们”,加强与顾客的沟通。
在改造初期,永辉超市的这些努力似乎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6月19日,永辉超市首家胖东来调改店郑州信万广场店恢复营业,首日销售额飙升至188万元,约为调改之前平均日销的13.9倍;当日客流超1.2万人,约为调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调改成效显著,一时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好景不长,永辉超市的“胖改”成果并没有持续下去。仅仅三个月后,许多门店的客流就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复购率也不尽如人意,不足30%。曾经热闹非凡的门店,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冷清,这让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再次蒙上了阴影。
永辉超市调改门店的业绩之所以未能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只是学到了胖东来的表面功夫,并未真正领会胖东来模式的精髓。
在硬件设施和服务形式上,永辉超市确实进行了大量的模仿,门店装修更加精致,服务项目也日益丰富。但是,胖东来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这些外在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其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胖东来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对顾客还是对员工,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反观永辉,虽然提高了员工待遇,但在商品质量把控、员工关怀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总之,永辉这次转型尝试,虽然勇气可嘉,但由于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未来之路,永辉何去何从?
当前,信任危机如乌云般笼罩,让消费者对永辉超市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业绩下滑和关店潮,更是让其元气大伤,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而学习胖东来的转型尝试,也未能如预期般带来转机,反而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永辉该何去何从?
在服务提升方面,要真正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服务优化,而是要深入挖掘顾客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另外,还要彻底摒弃以“利润”为核心的传统运营逻辑,真正将“人”置于首位,尊重员工、关怀顾客,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发自内心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在供应链优化方面,应加大在供应链建设上的投入,整合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深度整合,确保商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势,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低价格商品的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线上业务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总而言之,永辉超市面临的困境,是传统零售行业在新时代发展中遭遇挑战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关乎自身的兴衰,也为整个传统零售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只要永辉超市能够正视自身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转型措施,不断创新和优化,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