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港股恒指勁升686點或2.84%,突破24,500點阻力,收報24,825點,屬2022年2月以來收市高位,而且美股標指期內亦上升0.59%,帶動MSCI全球指數全周上升0.47%,收報4065點,創歷史新高,今期封面故事專訪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負責人楊鑫分析最新形勢。楊鑫預測,目前屬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美國及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料分別貢獻全球GDP增長約23%及約21%,仍然是全球GDP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因此美國及中國股市長期仍會有很多投資機會;不過,她也提醒,美國及中國股市短期能否進一步上漲要視乎上市公司盈利增長表現,當中,她相信受惠全球貿易需求理想,中資航運股上半年業績料不錯。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恒指上月24日至上周一於23,690點至24,533點的800多點橫行區短暫徘徊後,上周二勁升386點或1.60%,收報24,590點,已升穿該橫行區頂部,上周三至周四在該橫行區頂部上落穿梭後,上周五再勁升326點或1.33%,收報24,825點,確定突破該橫行區頂部,屬2022年2月以來、逾41個月收市高位(見圖1)。
上周除了恒指破頂外,內地及外圍股市均向好,當中,滬深300指數、美股標指及德國DAX指數便分別上升1.09%、0.59%及0.14%,帶動MSCI全球指數全周漲0.47%,收報4065點,創歷史新高(見圖2)。
美對全球GDP增長貢獻料續最多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宣布向多國加徵稅率遠高於預期的「對等關稅」曾令全球股市在跟着數日急跌後,至今3個多月除了恒指完全收復失地有餘更創逾41個月收市高位外,美股標指、納指、德國DAX指數及MSCI全球指數均曾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與其他多個全球股票指數一樣錄得升幅(見圖3),相信令不少投資者感到意外,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專訪測市往績理想(見副稿)的中金公司楊鑫就此詳細分析。
楊鑫表示,若要投資全球股市,可以先比較主要經濟體的名義GDP增長(nominal GDP growth、即實際經濟增長乘通脹),因為上市公司的盈利表現往往與當地名義GDP增長有關。就此她指出,美國在過去10年及過去3年便分別貢獻全球GDP增長的約38%及約31%,屬所有國家中佔比最多;而向前看的話,她綜合一些全球組織的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料美國仍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約23%,依然是佔比最多。
一段時間內 美中料貢獻全球GDP增長近半
至於中國對全球名義GDP增長的貢獻,楊鑫表示,在過去10年及過去3年分別是約27%及約15%;而向前看的話,她綜合一些全球組織的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料中國仍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約21%。綜合上述數據,楊鑫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料美國及中國加起來便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約44%、即接近一半,可見兩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相當重要。
美人口中位數38歲 發達經濟體中最低
楊鑫強調,美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經濟實力仍然是很強勁,例如擁有發達經濟體最年輕的人口:「現時人口年齡的中位數,美國是38歲,在發達經濟體裏面屬最年輕的人口,歐洲與日本都是40多歲。」她續說,在發展中經濟體,現時人口年齡的中位數,中國是39.6歲,東南亞多國大致上是32歲左右,印度則是28歲。
AI倘代替人類工作 對發達經濟體更有利
至於人口總出生率,楊鑫指出,美國目前是1.6%,加上移民淨流入的因素,料可支持人口繼續錄得增長。美國之後的全球幾大經濟體如中國、歐洲及日本,現時人口總出生率均高於1%,但與美國的1.6%比較仍屬低。
楊鑫認為,另一個值得留意的趨勢是通脹,指即使發展中經濟體通脹現已回到2020年新冠疫情前,但發達經濟體的通脹卻仍未回到疫情前,主要原因是其服務業通脹仍然高企,背景是當地相對勞工短缺。她分析,若隨着人工智能(AI)的發展,AI能夠替代人類從事某些工作的話,對發達經濟體尤其有利,這屬長期趨勢。
綜合上述分析,楊鑫強調,投資者的確不應該看淡美國長期經濟及股市表現。
美通脹倘高企難減息 衰退風險升
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多國加徵「對等關稅」帶來的影響,楊鑫分析,經過貿易談判後,美國已經先後將英國及越南關稅稅率訂為約10%及約20%,指有關稅率屬良好基準(benchmark)予其他國家參考,料在8月1日的限期前將會有更多國家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所謂的「全球關稅戰」最壞時間已在4月上旬過去。她續說,美國政府是次向全球加徵關稅,收到的稅款可以用來減稅,這對當地經濟亦屬正面。
至於美國經濟短期的最大風險,楊鑫認為,假如當地通脹高企不下,聯儲局將難以減息,無法以貨幣政策支持正放緩的消費市場,令衰退風險上升;相反,假如美國通脹回落,聯儲局便可以減息,衰退風險將大幅降低。
內房仍弱不利消費 料更多政策撐內需
中國經濟方面,楊鑫分析,出口過去幾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亮點後,內需日後將會更加重要:「像過去幾年一樣,今年以來中國出口表現不錯,但期內有預期美國加徵關稅前『搶運』的因素,所以出口不會一直這樣強。一些向好的發展是,內需已經觸底回升,近月國家已推出很多『以舊換新』的政策,所以整體消費一直是在往上走。」
楊鑫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房地產,近月住宅樓價表現相對並不理想,這對消費亦有較大的壓抑,因此投資者現正期待政府出台更多刺激內需的政策。
全球貿易需求佳 航運股半年業績料向好
將上述對美國及中國經濟分析應用於股市,楊鑫指出,不論中國或美國股市今年以來均已錄得一定升幅,後市能否進一步上漲要視乎上市公司盈利增長表現。當中,如上文所述,她認為美國消費市場現正放緩,故她建議留意這對當地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
至於中國股市,在楊鑫精通研究的交通運輸物流行業中,她認為可以留意中資航運股,原因是受惠上半年全球貿易需求理想,有關上市公司期內業績料不錯。由於中金公司的監管要求,楊鑫在是次專訪中不能談及個別股票。而在第19頁「技術取勝」欄目,則有《Money Monday》對中遠海控(1919)、招商局港口(0144)、東方海外(0316)、中遠海能(1138)、中遠海運港口(1199)及中遠海發(2866)的技術分析,讀者可以留意。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