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負責人楊鑫在上文專訪中指出,目前屬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美國及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料分別貢獻全球GDP增長約23%及約21%,仍屬全球GDP增長最重要的增長引擎,故此美國及中國股市長期仍會有很多投資機會,下文她將介紹歐洲、東南亞及中東等多個經濟體的增長前景。
中金公司楊鑫在專訪中認為,歐洲經濟未來幾年應該是往上走,原因是以德國為首的多個歐洲國家將會積極以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增長:「歐洲多國、尤其是德國希望增加財政政策力度,德國也的確有能力這樣做,由於德國是歐洲經濟的引擎,故如果德國經濟向上,歐洲經濟也會向上,但歐洲GDP增長要高於美國還是挺難的。」
可以留意的是,在《Money Monday》第501期(6月2日出版)封面故事專訪日常在德國金融之都法蘭克福工作的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程昀(Grant Cheng),他當時已指出,德國政府未來將會額外投資1萬億歐元,當中包括投資5000億歐元於軍事,以及投資5000億歐元於基建,指這屬於可觀投資規模,反映德國以至歐洲多國已就兩大重要事件覺悟:「第一,我們需要增加軍費開支,第二,我們需要更加自給自足。總體而言,這反映歐洲多國已確定需要做一些事以提升綜合競爭力。」
東南亞受惠中國產業轉移
至於東南亞經濟體,楊鑫指出,其長期增長動力肯定是向上,原因是當地製造業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外,消費市場亦可望在低基數中實現升級,這些因素均屬利好;惟她亦提醒,短期要留意的問題是,當地對美國的出口今年上半年已出現透支,之後一旦美國加徵關稅的話,屬不利因素。
目前在東南亞經濟體中,楊鑫相對看好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當中,她介紹了印尼經濟長期前景亮點:「印尼不太依賴對美國的出口,不是一個外需導向的經濟,是一個內需導向的經濟,人口有2.8億人,世界第四大人口國家,所以還是可以靠內需就比較好。」
阿聯酋轉型金融發展AI均成功
中東方面,雖然以色列及伊朗上月爆發12日短暫的戰爭,但楊鑫估計,美國不會希望以伊局勢升溫令油價急漲,故此當地局勢現亦屬可控,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問題,無損區內經濟增長前景。
楊鑫又指出,像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及卡塔爾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近年經濟增長一直也很好,尤其是阿聯酋,近年已發展成為區內金融中心,不再像過去般依賴石油經濟,目前石油對經濟佔比已回落至四分一,並且正積極發展人工智能(AI)及新能源作為未來經濟增長亮點:「阿聯酋一個國家可以佔Nvidia(英偉達)(美:NVDA)全球出貨量10%,原因是當地有很多數據中心在興建中;另外,中國在阿聯酋亦有很多新能源項目在興建中。整體而言,阿聯酋經濟推動力非常強,所以GDP肯定是會向上。」
值得留意的是,由彭博編製的「彭博阿聯酋中大型股票指數」過去1年及今年以來分別勁升43.44%及20.57%(見圖),可見當地的強勁經濟前景已開始反映於股市上。
全球GDP增長勝預期 帶動股市上升
綜合上述分析,楊鑫表示,中國及美國作為佔全球GDP增長逾40%的兩大經濟體,今年以來經濟表現理想,而且歐洲、東南亞及中東等經濟體期內均表現不錯,故此全球GDP增長並沒有如市場年初預期般悲觀,這也是全球股市年初至今有理想表現的原因。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