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华夏航空(002928.SH)半年度业绩预告,让市场目光骤然聚焦于三大航之外。华夏航空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41%至1009%,刷新了其上市以来的最佳半年报纪录。
当众多干线航司仍深陷减亏泥潭,华夏航空用真金白银的利润宣告:支线航空大有可为。
华夏航空的爆发性增长,根植于其国内“支线专业户”的独特定位。其核心商业模式中,约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政府包机”保底式的运力购买协议——华夏航空与约40家地方政府及机场签订协议,只要航班按约执飞,即可获得稳定收入,而客货运的盈亏风险则由合作方承担。
这一模式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正迎来双重利好:中央加大力度支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这意味着华夏航空的航线补贴有望更快到账,力度也有望加大。地方财政的“活水”,正转化为华夏航空确定性的现金流与宝贵的排他性航线资源。
当干线航司在热门航线上深陷惨烈的“价格战”泥潭、票价承压、收益下滑,华夏航空却凭借其精心构筑的支线网络壁垒实现了“免疫”。目前,华夏航空的航线版图已触达国内43%的支线航点,高达62%的独飞航线占比远超干线航司平均12%的水平。
独飞意味着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公开数据显示,独飞航线平均票价达到0.52元/座公里,显著高于共飞航线21%。更关键的是其票价稳定,波动区间仅为±8%,远低于竞争激烈航线±35%的剧烈波动。
长期隐身于干线巨头光环下的支线王者,凭借一份创纪录的半年报走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中央。市场分析指出,华夏航空在巩固支线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的同时,还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加剧或政策调整,需积极应对补贴依赖的风险,通过增强内生动力来证明其模式的长期可行性。